安居畅游享绿,民心工程精细化里谋幸福增量
民心工程,融于细微之处,点点滴滴的改变汇聚成百姓的幸福增量。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3年建设交通行业新一轮民心工程推进会上获悉,在新一轮民心工程任务中,建设交通行业承担了8项,分别是“两旧一村”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无障碍环境提升、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公交出行和慢行交通体验提升、停车资源优化,还有环城生态公园带及“千座公园”建设。
新一轮民心工程,不仅包含已经取得积极成效的“熟面孔”,也有需要重点突破的“新任务”,接下来相关部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加以具体推进。
(资料图)
安居
上海正在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进度,稳步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加强示范引领,上海将探索推进外滩第二立面、虹口瑞康里等零星旧改新模式,积极推进青浦区老城厢、嘉定区西门风貌街区等郊区旧城区改建项目,学习好、运用好静安区蕃瓜弄小区、黄浦区保屯路211弄等旧住房成套改造的成功经验,推广嘉定新成路街道整镇域改造和金山亭林镇跨类别改造的城中村改造方式。
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方面,2023年至2025年,计划完成加装电梯9000台。
畅游
据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介绍,“一江一河”地区将建设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引导区和精细化管理示范区。今年具体目标是全面建成滨水空间配套设施体系,推进沿江滨水空间南拓北延,苏州河沿岸完成新一轮桥梁景观改造提升,大力推进滨水区域公共活动的开展。
今年上半年,“一江一河”滨水空间持续展现新亮点:浦东滨江南延伸实现2公里岸线贯通开放,静安苏河湾绿地建成开放,中山公园旅游码头投入使用,滨水区域举办10余项大型体育活动及专业赛事。
与此同时,下半年实施的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围绕公共空间,将确保杨浦滨江中北段基本实现贯通,加快推进浦东世博文化公园、黄浦外萃丰弄绿地、嘉定苏河源绿地等项目建设,谋划开展苏州河外环外贯通延伸工作。
促进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元功能复合,苏州河水上游览航线力争新增3处游船码头使用;加快推进久事国际马术中心、徐浦大桥体育公园、普陀中环篮球公园项目二期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大型体育赛事、文化展示、艺术博览、品牌节庆等活动。
打造精细化治理示范区,今年推动完成苏州河新一轮桥梁景观提升,以及打造儿童友好空间示范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享绿
不仅“一江一河”,上海还有“一带”——环城生态公园带。据市绿化市容局介绍,上海加快外环绿带功能提升,今年将建成开放10座环上公园,实施“四化”改造面积100公顷;新增外环绿道14公里,建成外环驿站8座,聚焦“一断点一方案”,打通4处外环绿道断点,启动21处外环绿道断点建设。
上海植绿护绿的步伐未曾停歇。今年将新增各类公园120座,完成附属绿地开放项目40个以上;推进森兰、三林、北蔡、桃浦、吴淞江楔形绿地建设,新建绿地面积100公顷。
联动拓展“五个新城”生态空间,打造新城绿心公园。建成临港顶科公园、推进青浦上达河中央公园建设,推动松江新城中央公园二期开工;开展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建设,面积不低于5000亩,新增环新城绿道不低于50公里。
出行
根据《公交出行和慢行交通体验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今年将完善30处慢行网络,打造40个慢行空间,提升50项慢行设施品质,创建10个慢行示范区域。
目前,市交通委正在编制《主城区慢行骨干网络规划》《城市道路慢行空间设计标准》《慢行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技术指南》,发布《人行道品质提升技术指南》,已指导具体落实和操作。同时,下阶段将组建市级慢行交通工作专班,梳理明确各部门、各区任务分工。
上一轮“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圆满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今年提出的“停车资源优化工程”,进一步聚焦住宅小区和医院在特定时段停车难问题,深入推进停车错峰共享、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推广智能立体车库建设、加快停车数字化转型升级。今年,上海将创建40个停车资源优化项目,开工建设6000个公共停车位,新增2000个错峰共享停车位。同时,建成20个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车场(库),在中心城区和其他区建设智慧道路停车场的比例分别达到50%和30%。
今年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提升年。据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介绍,本年度主要目标任务是,着力推进涉及设施、信息、服务无障碍等反映市民核心需求的项目,以落实法律条例为抓手,紧扣目标任务,积极高效推进。
无障碍环境提升工程涉及面较广,在操作层面,要求负责具体推进的各区政府及交通、邮政、银行、12345热线及120医疗急救中心等部门单位,首先进行全面摸排,搞清底数。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推进工作。
以精细化为导向,以绣花功绘底色,未来3年,上海要完成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约480公里。其中,内环内道路架空线入地率提高到70%,内环内主、次干道架空线入地率提高到90%。
作者:史博臻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