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银行系消金增资,宁银消金增资至29.1亿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实习生冯钰雯 上海报道
(相关资料图)
近日,宁波银保监会批复了宁银消金增加资本及股权变更的申请,增资后宁银消金注册资本金从9亿元增至29.11亿元,其注册资本额在行业的排名也将从第22名提高到第10名。增资后,宁波银行的股本占比由76.7%增至92.79%,宁波银行作为大股东的话语权的进一步增强。
宁波银行控制不断加强去年以来,宁波银行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力消金业务。早在2022年5月6日,宁波银行便斥资10.91亿受让华融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获批,成为华融消费金融控股股东,随后华融消费金融更名为安徽宁银消费金融。宁波银行也曾经在议案中拟以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向宁银消金增资。
在人事调整上,宁波银行对宁银消金的控制也在持续加强。从去年开始,宁波银行在获得对宁银消金的绝对控股后便对管理层进行更新,从公司内部调动高管到宁银消金任职。
去年11月,宁银消费金融新增周俊和胡斌两名高级管理人员,周俊兼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而今年3月杨树、张学立、黄漂三人宁银消金董事任职资格得到银保监核准。
4月,许建明宁银消金副总裁的任职资格和赵云龙总裁助理的任职资格得到银保监会的批准。根据公开资料,许建明、杨树、黄漂此前均为宁波银行高管。
据宁波银行2022年年报,截止至2022年末,宁银消金总资产81.45亿元,净资产11.67亿元,并表后实现净利润0.26亿元;2022年上半年,宁银消费金融总资产72.45亿元,净资产11.09亿元,营收0.99亿元,净亏损0.32亿元。
增资的驱动力为资产扩张消金公司增资主要是为了达到监管对杠杆的要求。一方面,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最低为10%~12%,这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机构的杠杆最多为10倍。而总资产达81.45亿元的宁银消金已接近监管要求的杠杆上限。
另一方面,增资是为了更好展业。目前影响消金公司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场景拓展和投融资渠道。消金公司的纷纷增资是基于银行与消金公司的差异化定位下,突破“资金来源有限”的制约因素的技术操作——银行提供场景和资金,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灵活的运营体系。
城商行系的消金公司在资金上强势来袭是有意加入前排“内卷”。但是增资潮下,消金公司业绩呈现“头部内卷”与“尾部难追”的两极分化局面估计还将进一步加剧。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达31家,其中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占多数。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和建信消金分别以185亿元、100亿元、72亿元稳居前三甲;除此之外,前十名中依次还包括捷信消金、兴业消金、平安消金、南银法巴消金、马上消金、中邮消金和此次成功获增资批准的宁银消金;而尾部消金公司的注册资本规模远远低于头部,如作为东北地区首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盛银消金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刚好满足监管最低注册资本要求,自成立以来未曾增资。
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从去年的营收来看,目前消费金融行业业绩马太效应明显。
根据各大银行去年年报,从营收规模来看,招联金融、马上消金、兴业消金稳坐前三把交椅。招联消金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9.84%;马上消费实现营收135.30亿元,同比增长14.48%;兴业消金营收首次破百亿元达101.15亿元,同比增长20.54%。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招联消金2022年净利润为33.29亿元,同比增长8.68%;兴业消金的净利润为24.93亿,同比增长11.79%;马上消金的净利润17.88亿元,同比增长29.34%。
而中邮消金和中银消金的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中邮消金2022年净利润为4.43亿元,同比减少7.86亿元,中银消金2022年净利润为6.56亿元,同比减少1.85亿元。
增资潮延续从去年开始,除宁银消金外,城商行在消费金融领域资金投入持续加码。2022年同为城商行背景的南银法巴消金已抢先一步完成50亿的增资计划。同年10月份,兴业消费金融增资至53.2亿元;12月,锦程消金拟通过“资本公积转增+现金增资”的方式新增5.8亿的注册资本;此外,去年蚂蚁消费金融宣布增资至185亿也于今年3月顺利完成,增资幅度达131.25%,成为注册资本最高的消费金融公司。
而非城商行系消金公司也摆出增资动作,如2022年6月,作为全国首家两岸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消金获得增资5亿元的批复;9月份,海尔消费金融增资至15亿元获批;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等机构均成功募集银团贷款。